2008年6月23日 星期一

期末作業1.個人作業2.虛擬(網路)與實際;全球與非全球;營利與非營利(商品;實品)3.題目自訂,但需要“整合行銷”

台中20號倉庫



1. STOCK20 二十號倉庫 
http://www.stock20.com.tw/

2. 文建會鐵道藝術網絡計畫 
http://anrw.cro.cca.gov.tw/ch5/02taichung.htm

1.20號倉庫源起

1997年的夏天,文建會中部辦公室的前身台灣省文化處,委託東海大學建築系進行中部地區閒置空間之研究與規劃,發現鐵道倉庫高大寬敞的室內空間十分適合作為藝術創作與展示使用,具有流動功能的鐵道,更可將沿線倉庫串連成一個極具特色的藝術網路。位於台中後火車站20~26號倉庫是第一個實現的地點,具有高度實驗意義。其中以免費開放大眾參觀作為展覽與休憩場所的第「20」號倉庫(圖一)為代表,因此以此作為整個計畫的名稱。在20號倉庫的複合空間區裡,透過大片玻璃,或望著文藝復興風格的台中火車站與鑄鐵月台雨棚,或觀察月台上送往迎來的人們。進入21號到26號的劇場及工作室,則可親身體驗磚造倉庫的歷史,鐵道站場的風情以及創作者在此燃放的藝術火花。

2. 空間規劃

「20號倉庫」包括台中後火車站20至26號七個貨運倉庫,室內約五百坪,空間區分如下:

(1) 20號倉庫:行政中心、展覽聽、藝文空間及複合餐飲空間。定期舉辦展覽、講座、座談活動等活動。
(2) 21倉庫:實驗劇場,提供表演藝術團隊申請使用。
(3) 22倉庫:國外駐站藝術家創作基地、多功能演講廳與駐站藝術家聯誼室。
(4) 23~26倉庫:共8間藝術家工作室、一間實驗展覽空間及一間應用藝術工坊,開放與民眾互動與研習的機會。
(5) 戶外廣場:適合舉辦音樂會、戶外演出及親子活動。

(問題點)
(1) 藝術家進駐創作流於形式,浪費藝文空間資源:
絕大多數的受訪者皆認為駐站藝術家多屬形式駐站,實質上鮮有實際駐站創作。足見20號倉庫確已提供藝術家創作環境,但藝術家進駐創作僅流於形式,並未實際駐站創作,形同是藝文資源的浪費,有失政府栽培美意。多數民眾因藝術家創作工作室很少使用,少有親近的可能,難引起共鳴,看到大門深鎖,更增加冷漠疏離的感受。
(2) 提供民眾參與藝文活動機會,未能達成有效參與的功能:
民眾的參與僅停留在看熱鬧的表面效益,應更加善用媒體的宣揚效果,以吸引民眾親近藝文空間;且20號倉庫的指標不明顯、停車不方便及活動資訊未有效傳送等問題,影響民眾親近的意願與機會,整體上未能真正發揮提供民眾親近藝文空間的功能。應思考與周邊商場合作,例如與附近商家或補習班合辦活動,應較有實質效益。
(3) 僅提供藝文創作環境,對後續創作產能未予關注:
倉庫空間的結構格局非常適合創作,確已創造藝術家有利的創作環境,有效激發藝術家創作靈感,但對後續是否有創作的產出,卻未予相對關注。否則雖有提供創作工作室,但並未見到具體的創作成果,民眾無法欣賞或分享創作的作品與創作的愉悅過程。
(4) 空間定位陳義過高,當代藝術難能吸引民眾普遍參與:
宜尊重民眾意見,應有多元的使用功能,以能吸引民眾親近藝文。將空間定位為國際化角色,對社區藝文活動並不關注,只提供小眾藝術,大部分民眾很難親近,反而對藝術產生遙不可及的疏離感,未能與在地文化融合,根本無法讓社區民眾親近。民眾有心親近藝文,但在進入20號倉庫觀察,所見竟是冷清空洞的景象,藝術家或者埋頭創作恕不招呼;或者人去屋空,引發民眾很大疑惑,產生對藝文空間的質疑。
(5) 激發藝術創作與促進民眾參與,是互為干擾的政策目標:
環境硬體設施欠佳,是20號倉庫駐站藝術工作者創作能量未能有效發揮的重要原因。藝術家受限先天條件不良,硬體設施設備環境未能周全改善下,創作能量難有充分發揮;加以駐站藝術工作者屬新進藝術家,在經濟生計的壓力下,無法常駐倉庫創作。因20號倉庫的特質,是激發藝術家創作的絕佳空間,但提供藝文創作環境與促進民眾親近藝文,是無法在同一空間同時達成的兩個目標,若無精細的次空間區隔,在相互干擾下將會兩者盡失。
(解決方案)
(1) 可能性之一:維持原本委託專業經營團隊營運管理的方式運作。
(2) 可能性之二:偏重社區總體營造方向發展。
(3) 可能性之三:台中新站區將遷往干城車站附近的台糖空地,遺留下來的機房或相關設施,則連同20號倉庫規劃成為「鐵道文化園區」,這是台中市政府都發局和文化局連袂推出的構想,已引起中央單位的矚目。
行銷4p分析
●產品(Product):台中舊酒廠(今日20號倉庫)
●價格(Price):免費
●地點(Place):台中20號倉庫位於台中火車站後站,交通便利,建議民眾運用大眾運輸系統至台中火車站,步行約3分鐘即可到達。
●促銷(Promotion):20號倉庫創意工坊預計邀請20號倉庫『來尬(La Gare)創意市集』中最火紅受歡迎的手工創意攤友們以及20號倉庫駐站藝術家來擔任大家的手工創作老師,帶著大家在週末的午後用自己的雙手體驗以各式各樣的媒材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作品。
行銷4C分析:
●以顧客層面(Customer):培養大眾對於美學的觀察
●以顧客成本(Cost):以免費觀點來看分享創作的作品與創作的愉悅過程是無價
●以顧客方便性(Convience):離台中火車站不遠,能提升顧客來的意願
●溝通(Communcation): 以人為本作為核心概念,引發充滿互動與體驗的社會性及文化性空間
結語
閒置空間再利用為藝文空間的文化政策,也是對舊有空間關注的實際行動,展現人文關懷的起點,更應是落實文化環境改造的具體手段。當台灣各地的建築愈來愈沒有特色,愈來愈成為全球化之下的失落空間時,如何營造一個可以讓我們感動、烙印、關心和融入生活體驗的場域,或許正是閒置空間再現風華與傳承文化的重要任務,也是閒置空間避免被全球化、小眾化吞噬的不二法門。

沒有留言: